MycoBlue Mycoplasma Detector
一台水浴锅,就可以快速完成支原体的日常检测
各种悬浮、贴壁培养细胞支原体检测;实验室的日常支原体检测
· 简便: 细胞培养上清可直接用于检测
· 快速: 1h通过颜色判定结果
· 兼容:覆盖所有细胞培养常见的支原体
· 准确: 准确性优于PCR法,媲美qPCR法;
图1.随机挑选16个细胞培养物,用三种方法检测支原体,对结果进行比较。
MycoBlue Mycoplasma Detector是针对细胞培养物支原体污染快速检测的试剂,使用简便快捷,只需吸取1 μl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入反应体系 中,60℃孵育1 h,肉眼观察即可判定结果。无需 PCR/qPCR 仪,无需电泳,在细胞房内即可轻松完成。与常用的 PCR 法相比,MycoBlue Mycoplasma Detector对培养液上清中的抑制物耐受度更强,因此不会出现弱阳性、假阴性;反应完成后无需开盖电泳,避免了扩增产物气溶 胶造成的假阳性;检测结果与目前灵敏、准确的qPCR 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。 经验证,MycoBlue Mycoplasma Detector 可检测多达 28 种支原体,其中包括细胞培养常见的8种支原体;适用于各种悬浮、贴壁培养细胞, 包括CHO、Vero、杂交瘤、Sf9、293等,且具有广泛的培养基兼容性,因此非常适合于生物制药企业、疫苗生产企业、单抗生产企业、细胞治疗 /胚 胎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室的日常支原体检测。
-30 ~ -15℃保存,≤0℃运输。
Q1:D101 的灵敏度是多少?如何保证检测灵敏度?
A1:Myco-Blue Mycoplasma Detector 可从1 μl培养上清中准确检出至少500 cfu的支原体,即灵敏度为5×105 cfu/ml。通常情况下,培养上清中的支原体含量在106-108 cfu/ml之间,该试剂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实验的需要。据文献报道,单个支原体感染细胞后,在3-5天内可扩增至106 cfu/ml。因此,尽量在换液或传代3天后再进行检测,以使上清中的支原体含量增多,提高检出率。
Q2:加入培养基上清后,反应液即变色;或者反应结束后,反应液颜色呈现紫色与蓝色以外的颜色,是什么原因?如何解决?
A2:(1)原因:在极少数情况下,培养基成分会对Myco-Blue试剂的颜色产生干扰,比如Cell Boost 5 (Hyclone) 会使Myco-Blue试剂呈现出粉红色
(2)处理方法:
- 取少量培养上清或细胞悬液,500 g离心5 min,收集上清;
- 高速离心(>12,000 g) 5 min,使上清中可能存在的支原体沉淀。弃掉大部分上清,保留约50 μl;再加入950 μl无菌水,用移液器吹打混匀;
重复步骤②三次,弃掉大部分上清,保留约50 μl,取1 μl进行检测。
Q3:操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假阳性?
A3:(1)最重要的是反应结束后,不能打开管盖,否则反应产物会产生气溶胶,导致后续检测出现假阳性;
(2)实验结束后将反应管扔到实验室外的垃圾桶内,防止意外开盖;
(3)加样时注意更换枪头,并将阳性对照放在最后一管加入,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假阳性出现的风险。
Q4:结果全阳性,原因有哪些?
A4:(1)首先考虑加样污染、操作污染。等温扩增十分灵敏,扩增产量很高,形成气溶胶的概率大。因此体系极其容易污染;
(2)每一次检测都必须同时做阴阳对照,如果阴性对照有显色,说明体系被污染了,请注意加样顺序,注意环境中的气溶胶污染和操作过程污染。反应结束后一定不能开盖,请将离心管扔到实验室外,防止在室内垃圾桶中误开盖,导致气溶胶污染;
(3)存放请小心,将盖子盖紧,建议每次使用结束后用封口膜缠紧管盖。
Q5:孵育1小时没显色,多孵育几个小时就显色了,是阴性还是阳性?
A5:(1)HNB显色反应,超过1小时显色不稳定,结果不可信;
(2)请将反应时间控制在60 min,超过60 min的显色反应可信度下降。如果怀疑细胞有支原体污染,可以将细胞传2-3代后重新测定,如果重新测定60 min并未有显色,说明没有支原体污染。
Q6:如果出现支原体污染该如何补救?
A6:若发现细胞存在支原体污染,建议直接丢弃,防止污染其它细胞。同时,复苏一支同批次冻存的细胞进行检测,如果发现是支原体阳性,则将该批次细胞全部丢弃。如果细胞很珍贵,可尝试使用Myco-Off:支原体清除试剂(Vazyme #D103),对细胞进行挽救。若支原体污染严重,D103 7天不能清除干净,推荐延长处理时间。
Q7:D101可以检测多少种支原体?
A7:MycoBlue Mycoplasma Detector可以准确检出28种支原体:
超过95%以上的细胞是被这8种支原体所污染。
Q8:D101是否可以检测血清支原体污染?
A8:做过测试,血清样本可直接检测支原体污染,显色反应不受干扰。
相关产品
D103-01/02/03